纳雍县“五强化”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党建工作

2021-04-02

【概要描述】纳雍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党建工作中,聚焦党建引领,通过强化组织机构、基础保障、协作服务、培训就业、发展支撑,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,切实增强搬迁群众“造血”能力,确保搬迁群众有核心、有事做、有收入、稳得住。   一是强化组织机构,坚持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,按照“集中教育管理、集中开展活动、集中发挥作用”的原则,在县城集中安置区居仁街道设置了珙桐新区党工委,设书记1

纳雍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党建工作中,聚焦党建引领,通过强化组织机构、基础保障、协作服务、培训就业、发展支撑,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,切实增强搬迁群众“造血”能力,确保搬迁群众有核心、有事做、有收入、稳得住。


一是强化组织机构,坚持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,按照“集中教育管理、集中开展活动、集中发挥作用”的原则,在县城集中安置区居仁街道设置了珙桐新区党工委,设书记1名(居仁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)、专职副书记1名(1名科级干部担任)、副书记1名(居仁街道派出所所长兼任)、委员5名(4个下设支部的书记和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兼任),下设综合服务中心、综治中心、就业服务中心、产业服务中心4个办事机构和白水河、利园、蟠龙、宣慰4个党支部,同时安排9名同志负责抓党务工作。


二是强化基础保障,县城计划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772户11312户34544人,设白水河、利园、蟠龙、宣慰4个安置点,落实党工委及下设党支部的活动阵地480平方米,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条件下筹措资金30万元用于党工委办公,确保党工委有序运行。同时在安置点配套建设2个3000平方米农贸市场、1所实验小学和2所幼儿园,总占地面积1213.5亩,总建筑面积60.8万平方米。目前,白水河、利园安置点已基本建成,蟠龙、宣慰预计年底建成,实验二小已启动平场。


三是强化协作服务,健全服务体制,建立搬迁群众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和日常事务协调机制,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。按照业务熟悉程度,抽调了涉及办事处教管中心、社会事务办、合医办、卫生院、党建办、计生办等窗口服务部门,组建了珙桐新区易地移民搬迁工作专班;积极发动群团组织参与易地移民搬迁工作,积极组织包括志愿者、妇联、民兵应急分队、共青团员组成“应急服务小分队”,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12场400余人次,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极大帮助。


四是强化培训提质,在开展2018年全县农村党员示范培训时,对搬迁党员做到必训。同时,县人社局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,切实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生源库、用工需求信息库和就业跟踪服务网络,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和落实就业,确保搬迁党员群众有事做、有收入、稳得住。截至目前,对县城安置区已搬迁入驻的142户886人进行了一轮就业培训。同时,组织农民讲师深入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、脱贫攻坚产业知识和产业发展技术,为构建和谐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、脱贫攻坚示范样板区奠定了基础。


五是强化发展支撑,整合迁入地和迁出地区域资源条件,因势利导谋划产业,科学规划、科学统筹、科学实施,确保产业实施全覆盖,确保产生收益全覆盖。进一步加大党内关怀制度,切实解决搬迁党员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, 对搬迁党员在经营场所购置、改扩建、租赁,设备购置、更新,商品及原材料采购,农副产品生产、加工、运输及日常经营周转方面给予不超过20万元(含20万元)的贷款,实行财政全额贴息,有效激励农民党员带头致富、带领群众致富的热情。积极为搬迁贫困户申请人均2000元产业扶贫奖励金和每户贫困户5万元贴息“特惠贷”产业发展资金,因地制宜发展产业。整活安置点周边土地资源,给搬迁农户在安置地流转人均不低于20平方米的菜园子地,解决吃菜难问题。整合商业门面资产性收益与搬迁农户利益链接,切实增加搬迁农户收入,解决搬迁农户后顾之忧。


分享